1. 1. 初始化项目
  2. 2. 安装koa
  3. 3. 创建入口文件
  4. 4. 配置 package.json 启动项目
  5. 5. 将 require 导入改成 import 导入
  6. 6. 安装 nodemon 进行热重载
  7. 7. 使用 Koa-router 进行路由分发
  8. 8. 使用 koa-body 解析请求参数
  9. 9. 使用 koa-logger 查看请求日志
  10. 10. 手动实现一个 CORS 跨域中间件

初始化项目

1
npm init

安装koa

1
npm i koa

创建入口文件

项目根目录下新建 main.js ,在 main.js 中写入以下代码

1
2
3
4
5
6
7
8
9
10
// 导入 koa
const Koa = require('koa');
// 对koa实例化
const app = new Koa();
// 设置返回 hello world
app.use(async (ctx, next) => {
ctx.body = 'hello world';
})
// 监听10086端口
app.listen(10086, () => {console.log('启动完成, http://127.0.0.1:10086')});

配置 package.json 启动项目

在 package.json 中的 script 字段内添加 start 命令

1
2
3
"scripts": {
"start": "node main.js"
}

控制台运行 npm start 启动项目,浏览器打开 http://127.0.0.1:10086 可以看到输出 hello world

将 require 导入改成 import 导入

安装 babel ,控制台输入 npm i @babel/core @babel/node @babel/preset-env

修改 start 启动命令

1
2
3
"scripts": {
"start": "babel-node main.js"
}

在项目根目录下新建 Babel 配置文件 babel.config.js ,在配置文件内写入以下内容

1
2
3
4
5
6
7
const presets = [
[
"@babel/env"
],
];

module.exports = { presets };

main.js 中的 const koa = require('koa'); 改为 import Koa from 'koa';

重新运行 npm start 启动项目

安装 nodemon 进行热重载

1
npm i nodemon

修改 start 启动命令

1
2
3
"scripts": {
"start": "nodemon --exec babel-node main.js"
}

重新运行 npm start 启动项目; 之后只要进行文件保存就会重启项目

使用 Koa-router 进行路由分发

官方文档: https://github.com/ZijianHe/koa-router

使用 koa-body 解析请求参数

官方文档:https://github.com/dlau/koa-body

文件上传的时候需要配置允许上传的文件大小

1
2
3
4
5
6
7
app.use(koaBody({
multipart: true,
formidable:{
keepExtensions: true, // 保持文件的后缀
maxFileSize: 500*1024*1024, // 文件上传大小5mb
}
}));

使用 koa-logger 查看请求日志

官方文档:https://github.com/koajs/logger

手动实现一个 CORS 跨域中间件

Koa 的中间件本质就是一个函数,当使用 app.use() 去加载这个函数的时候,Koa 会给这个函数传递两个参数 ctxnext ,中间件逻辑处理完成后调用 next() 即可。

因为 CORS 是我们给客户端返回的时候添加的内容,所以我们可以先执行 next() 再进行逻辑处理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const cors = async (ctx, next) => {
await next()
//指定服务器端允许进行跨域资源访问的来源域。可以用通配符*表示允许任何域的JavaScript访问资源,但是在响应一个携带身份信息(Credential)的HTTP请求时,必需指定具体的域,不能用通配符
ctx.set("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", "*");

//指定服务器允许进行跨域资源访问的请求方法列表,一般用在响应预检请求上
ctx.set("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", "OPTIONS,POST,GET,HEAD,DELETE,PUT");

//必需。指定服务器允许进行跨域资源访问的请求头列表,一般用在响应预检请求上 因为客户端请求接口的时候需要在header中携带token,所以也需要设置为允许
ctx.set("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", "x-requested-with, accept, origin, content-type, token");

//告诉客户端返回数据的MIME的类型,这只是一个标识信息,并不是真正的数据文件的一部分
ctx.set("Content-Type", "application/json;charset=utf-8");

//可选,单位为秒,指定浏览器在本次预检请求的有效期内,无需再发送预检请求进行协商,直接用本次协商结果即可。当请求方法是PUT或DELETE等特殊方法或者Content-Type字段的类型是application/json时,服务器会提前发送一次请求进行验证
ctx.set("Access-Control-Max-Age", 300);

//可选。它的值是一个布尔值,表示是否允许客户端跨域请求时携带身份信息(Cookie或者HTTP认证信息)。默认情况下,Cookie不包括在CORS请求之中。当设置成允许请求携带cookie时,需要保证"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"是服务器有的域名,而不能是"*";如果没有设置这个值,浏览器会忽略此次响应。
ctx.set("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", true);

//可选。跨域请求时,客户端xhr对象的getResponseHeader()方法只能拿到6个基本字段,Cache-Control、Content-Language、Content-Type、Expires、Last-Modified、Pragma。要获取其他字段时,使用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,xhr.getResponseHeader('myData')可以返回我们所需的值
ctx.set("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", "myData");
if (ctx.request.method === "OPTIONS") {
ctx.response.status = 204
}
}

中间件写完了,然后使用 app.use 挂载即可

1
app.use(cors);